胡春华指出,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全面普查农业种质资源,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分类鉴定,切实摸清家底。要分级分类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建好管好原生境保护区、活体保种场和种质资源库,构建完整保护体系。要强化农业种质资源原种保护,保持品种纯正,保持保种所需的群体数量和质量,及时更新复壮。要以生产运用为导向抓好新品种选育,推进良种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要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支持企业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新品种开发。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抓紧抓实南繁硅谷建设
5月8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海南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发展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抓紧抓实南繁硅谷建设,努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强化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唐仁健强调,南繁硅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项目,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抓手和加速器,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科研育种平台,优化品种审定和种质资源引进、出口审批等支持政策,努力把南繁硅谷打造成种业创新的战略高地。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做强农业品牌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5月8日,在2021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20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2468.3亿美元,出口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进口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全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了947.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这反映出,中国农业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他指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在部分品种、环节和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做强农业品牌就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广州南沙打造世界级水产种业硅谷
渔跃南沙,种立潮头。5月8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首个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继1月8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后的又一重要节点。据悉,该车间首批出苗4000万尾,年产各类鱼苗6亿尾。该中心是我国首个以鱼类为主的南繁基地,以建造国家水产种业南繁基地为重点,总用地规模约8000亩,预计总投资11.8亿元。
据介绍,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为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目前产业园正全力创建国家级水产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南沙渔业产业园投入建设资金2.55亿元,其中撬动社会资本投入9000万元,产值达到7.5亿元,比建园初增长92%。烟台:剑指全球水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4月26日上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将开展海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为烟台海洋种业企业合理运用专利、动物新品种、商业秘密和合同等现有知识产权规范保护海洋种质创新成果提供指导,全方位护航自贸区烟台片区海洋种业发展。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海洋种业是决定现代渔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眼下,自贸区烟台片区正秉持“发展养殖,种业先行”思路,以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优异种质资源引进、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为主线,大力实施水产苗种产业化、品牌化和科技化战略,全力打造全球水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海洋水产育种是烟台开发区和自贸区烟台片区的重要特色产业,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谋划建设蓝色种业硅谷,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将海洋种业列为加快发展的海洋特色产业。无论是海洋生物种质和基因资源研究及产业应用,还是优质海洋种业资源的引进,都离不开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烟台开发区管委副主任陈军介绍说,目前我国在动物类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制度空白,为自贸区烟台片区立足区位产业优势开展差异化制度创新提供了空间。水产种业是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现代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海南良好的水质环境和优越的气候资源为发展水产种苗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业内统计,海南热带海水鱼种鱼保有量20多万尾,热带海水鱼种苗产量占全国市场80%以上,热带海水鱼早春早繁种苗占全国市场95%以上,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水产种业硅谷”、水产种业的资源宝库,在国家水产育制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目前海南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水产苗种产业集群和种苗输出地。据业内统计,海南种苗企业与个体户约2000家 ,养殖企业及个体户约5000家,生产与经营人员约10万人,各类海水鱼鱼卵年产量20多万公斤,海水鱼类种苗年产量约40亿尾,海水成品鱼年产量约27万吨,水产南繁种业产业链年产值超200亿元,产品覆盖10多个国家。我国水产种业基础研究处于国际领先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胡红浪副站长表示,我国水产种业体系由保种、育种、扩繁、苗种生产等构成,总产值660亿元,为城乡居民吃上鱼、吃好鱼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也是用种大国。我国大约有水产养殖种550个,其中: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土著种280多个,引进种80多个,人工培育品种近200个。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为52.8%,其中:鲤、鲫、罗非鱼、中国对虾、海参、扇贝、海带、紫菜等品种已实现更新换代。我国水产种业基础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是我国有300多种水产经济物种实现了全人工繁育;二是完成了鲤鱼、半滑舌鳎、对虾、牡蛎、扇贝、海带等13种水产经济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以及高精度的遗传连锁的图谱;三是从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逐步向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基因组选育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优质种苗产品)的水产种业企业脱颖而出,表现出不凡的市场竞争力。如:邦普、海茂、中正、海兴农等南美白对虾种苗企业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海南宝路罗非鱼良种场、浙江南太湖和江苏数丰的罗氏沼虾种业企业已从并跑跨越到领跑。安源、瑞兹、东方海洋等领跑海参种苗产业。4月27日,中国渔业协会发布成立中国渔业协会种苗分会邀请函,拟定于今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国渔业协会种苗分会”成立大会。种苗分会将邀请包括几大院士在内的国内水产种苗业顶尖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海大集团、共鳞实业、通威、海壹、恒兴、粤海、海茂、渤海水产、正大卜蜂、新荣腾、中正、宝路、海南晨海、广东梁氏、嘉祐投资等国内致力水产种苗发展建设的相关企业纷纷加入发起单位。二是要加快水产种业自主创新的联合攻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的产学研用融合的水产种业创新体系;
三是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业提升工程规划》;
四是加快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水产种业企业;
五是要提高水产种业治理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海参种质改良在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努力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国家认定的海参新品种6个,包括水院1号、安源1号、参优1号、崆峒岛1号、东科1号、高抗1号。其中由山东安源种业与大连海洋大学常亚青团队合作的安源1号已经在辽宁、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今年4月福建霞浦安源1号成品海参价格比普通产品高10%以上。
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做为全国海参产业的领军者,汇聚了国内主要海参育苗、养殖、加工企业,分会将充分整合行业资源,致力于海参优质良种推广应用,为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真正实现“让海参人过好,让消费者吃好”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