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启动海参领
9月9日-9月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带领团队一行6人来到我县落实霞浦刺参养殖技术病害防控具体实施方案。
2021年霞浦县海参吊笼养殖产量约3.7万吨,总产值50亿元,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霞浦地区刺参“腐皮综合症”和“后口虫病”等病害频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升该地区病害防控和健康养殖水平,霞浦县设立“福建省吊笼养殖刺参重要病害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项目,拟委托国内顶尖科研团队系统性开展养殖区域水质调查、养殖环境菌群分析、致病原分离与鉴定分析,进行抗病刺参苗种选择、药物筛选以及功能性抗病饲料研制等技术开发工作,建立吊笼养殖刺参病害防控技术工艺并进行推广示范。
今年8月3日,陈文颂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与中国海参疾病防控首席科学家王印庚团队所属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签订了3年的《霞浦海参产业升级发展框架协议》,并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确定由黄海所来承接该项目研发任务。
本次王印庚研究员团队的到来,就是围绕框架协议主要内容具体编制实施方案。9日,来到县海洋渔业局对项目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同时考察了拟联合建立“霞浦刺参养殖产学研合作开放实验室”与“霞浦刺参养殖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的办公用房,并按“实验室”与“技术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指导。
专家组与霞浦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人员研讨实施方案。
10日,乘坐渔政船实地考察我县刺参养殖主要海域,依据海参养殖区的分布,选择在我县海参养殖集中的沙湾海区、东安海区、雷江海区和马坑海区等4个点作为项目菌种群分析的取样点和研发工作的试验点。同时还到了野湾水产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海参养殖每一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
专家组到野湾水产公司调研
了解海参养殖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下阶段,根据《霞浦海参产业升级发展框架协议》的约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将派出专家常驻我县,对我县海参养殖病害防控展开系列的研究与指导。
信息图片来源:海参产业服务平台
相关推荐: